從消失的波斯帝國到塔吉克

這篇是三年前為奧羅舞訊整理的舞蹈資訊。把舊作業公開出來,是期望自己能聽到他人的回應,繼續學習!

(以下原刊載於奧羅舞訊142期, 2013年)

* * *

2011年回國後剛好趕上絲路熱潮,一連串的活動熱熱鬧鬧地進行,我也興奮地儘量湊熱鬧。表演節目五花八門,除了遠從絲路地域諸國當地請來的團隊,也有不少國內優秀團體,內容兼具傳統現代,或與絲路地域、樂器有關,或從 "絲" 發想,也是創意。究竟絲路的定義眾說分云,看要按羅馬帝國還是宋朝時代的地圖,走陸地還是海路,北中南主幹道或是延伸線。

只是,如同消失的Persian Empire (波斯帝國),獨不見波斯民族的舞蹈!

古波斯就位於絲路陸線正中央。在中國以外,一談到絲路,首先聯想到的除了今天的中亞五國Kazakhstan (哈薩克斯坦)、Uzbekistan (烏茲別克斯斯坦)、Kyrgyzstan (吉爾吉斯坦)、Turkmenistan (土庫曼斯坦)、Tajikistan (塔吉克斯坦),便是當年雄據一方、影響甚遠的古波斯帝國。甚至北印度的Kathak (卡塔克) 舞也吸收了波斯古典舞中優雅含蓄的上半身動作及即興性質 [1]。但自七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古典舞蹈被壓制而逐漸消失,唯民間舞蹈靠著邊遠少數民族才流傳下來 [2]。1979年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後,就像被罩了Burqa [3]禁足於院內般,更難以窺見,政治限制亦造成搜集資料與交流的困難。

難怪,當一些波斯朋友聽到有人把波斯舞跟中東阿拉伯肚皮舞連想在一起時,總是氣憤不平;阿拉伯伊斯蘭教滅了輝煌璀燦的波斯帝國古文明,可以理解他們企圖與阿拉伯文明劃清文化界限。
作者與樂手們即興演出波斯舞 舊金山市政府波斯新年慶典,2007
©Luke Thomas

就在近十年,部份波斯舞蹈研究者將焦點轉向曾為波斯帝國領域、屬伊朗語系的塔吉克。當年為重要絲路中心之一的塔吉克斯坦帕米爾高原地區因地勢險峻而得以保存了獨特的文化,現今成為許多古波斯與絲路研究者的朝聖地之一。

以前的塔吉克舞知識多是從中國片面傳來的,基本上指新疆地區的塔吉克族。沒去過新疆,還沒YouTube 的時代,就只能照單全收。反而自2005 年加入Ballet Afsaneh波斯舞團,有機會和塔吉克舞者直接學習/表演Kulobi, Pamiri (帕米爾人), Uzbec (烏茲別克人) 等族群之舞蹈,才知道塔吉克族屬於波斯族群,在中國疆界之外還有一大片天。

塔吉克人在二十世紀前也被稱為 Sart (撒爾塔)人,分佈於今天的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Afghanistan (阿富汗斯坦)、及於中國新疆地區。今天的塔吉克人則通指塔吉克族波斯語系人口[4] ;中國的塔吉克族因多數講東伊朗語支系,故常被分開討論。

塔吉克地圖
(來源出處 http://geology.com/world/tajikistan-satellite-image.shtml)


以下先從塔吉克族二大族群為介紹起點。

Kulobi
目前掌握政經大權的Kulobi 人多定居於塔吉克斯坦西南部、靠近阿富汗邊界的Khatlon州,為伊斯蘭Sunni教派。

Kulobi 人的舞蹈動作大方流暢,也保有中亞地區獨特的頸部和肩部動作。手指的動作不多,手腕和手肘的動作倒不少。等後來穿上服飾才了解: 又長又寬大的袖口直蓋手指,難怪有許多甩腕臂把袖尾飄捲起來的動作。

服飾據個人推測應該是受到當地伊斯蘭保守教派的影響: 寬大的長袍直蓋膝蓋以下,頭飾是所有穿過塔吉克服飾中頭髮包的最多的。雖然從頭包到腳,連腰身都看不到,但鮮豔的色彩和獨特的繡花,伸展起來大片片的,舞臺上頗亮眼!

Pamiri
塔吉克斯坦東部,隔著阿富汗與Kulobi人相對的Badakshan 地區,據說是古波斯帝國主要宗教 Zoroastrianism (祆教) 的大本營 [5]。以帕米爾高原為屏障的險峻地勢雖阻擋了對外交通,卻也得以保存了傳統文化。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當地Pamiri (帕米爾人) 多改信頗具神祕色彩的 Shia 教派分支 Ismaili。

Pamiri 音樂的沉靜與優雅常讓人失神,悠揚的歌聲讓我聯想起山歌、長調 -- 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出高亢的嗓音在群山中迴盪的場景;每每Madoh (讚美詩歌) 一起,心整個糾著的, 是喚山、喚神、喚地; 是認真、恭敬、虔誠!
舞蹈動作Pamiri則較Kulobi沉穩得多, 優雅的手部動作據說是象徵鳥類的飛行[6] 。當地最常見的舞蹈應是Rapo舞型,在婚禮、慶典、聚會都可以看得到,可單獨、雙人、甚至一群人,不分男女一起共舞。節奏非常的規律和易於辨認: 由慢漸快,通常以轉圈做結束[7]。另外還有獨特的Raksi Aspak (馬舞)及其它多達80餘種的舞蹈 [8]

傳統的舞蹈服裝乍看之下外型與Uyghur (維吾爾) 族類似,但Pamiri 人的色彩多以白色為主。女孩子一般是長袖洋裝配上串珠項鍊,或加個小背心,將背心上的裝飾,或繁複的項鍊突顯得亮眼異常。再配上傳統的平圓型頭帽 Toki,兩股長長的辮子尾端則用紅色的毛線串結綴上繐尾,有時還有五彩繽紛的毛襪!

與Ballet Afsaneh於大英博物館演出(2008), 紅色服裝為Kolubi, 白色為Pamiri.
©Parima Shahin Moghaddam


塔吉克族常用的樂器則有: Doira、Jew’s Harp、Nay、Dutar、Ghijak、Rubab、Tanburc和Setar等[9]

塔吉克斯坦境內另外還有其它少數民族,如北部Uzbeks(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等,以及後來遷出將Shashmaqam(六部木卡姆) 音樂介紹至西方的Bukharan Jews (布哈拉猶太人)。可惜因內戰、邊境、或宗教衝突,至今仍有岐視或迫害的現象發生。

幾位曾參與田野調查的朋友表示,Pamir地區縱使因交通不便與世隔絕,當地舞風在近10年因與外界接觸頻繁,已可看出變化。山區如此,更何況其它地區。現在所看到被視為塔吉克古典舞蹈的 Shashmaqam (名稱與音樂型態同名) 據猜測就受到鄰近勢力龐大的突厥語系鄰居Uzbeks的影響,或是受俄式 "民族芭蕾化" 頗深。

文化是活的,舞蹈也會變。但在民族主義興起,種族宗教衝突日驅頻繁的今日,各族間能否消弭差異而和平共存,恐怕才是保持文化的關鍵。

註記
[1] “Kathak.”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hak
[2] “Kiann, Mina; Persian Dance and it’s forgotten history.” http://www.artira.com/nimakiann/history/postislamic.html
[3] 阿拉伯或伊斯蘭教國家婦女所穿戴的全身罩袍
[4] "Tajik."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Britannica Inc., 2013.
[5]  Eduljee, K. E.; “Zoroastrian Heritage”, http://www.heritageinstitute.com/zoroastrianism/tajikistan/page3.htm
[6] Aga Khan Music Initiative(阿迦汗音樂計劃) http://www.akdn.org/aktc_music_badakshan.asp
[7] Friend, Robyn C.; “Tajikistan: The Land of Dance”, http://www.gildedserpent.com/art45/robyntajikistanp1.htm
[8] http://www.pamirtours.tj/music_and_dance_in_the_pamirs/
[9] ATLASof Plucked Instruments, Asian Music Circuit, Aga Khan Music Initiativ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