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netines #2 - 歐洲大舞會 Le Grand Bal de l’Europe

這次參加的活動是: 歐洲大舞會 Le Grand Bal de l'Europe!

「歐洲大舞會」.... 腦海裡浮現的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若半年前問我,我眼前應該會浮現類似電影「真善美」或「小婦人」場景中的宮廷貴族舞會,或美國大都市針對貴富上流舉辦的 B&W,一群梳著髮髻穿戴華麗禮服的女士們與英挺風采仕紳們翩翩起舞...

 

要穿什麼?

年輕時為了參加幻想中的氣質舞會,報名參加救國團國際禮儀研習營,睜著大眼驚奇地看著夥伴們飛到髮廊做頭髮化妝、再拎著租來的禮服趕回營隊打扮... 不善打扮的我結果當了一整晚的壁花;成年後在台灣參加舞會,也觀察到女仕們大多費心置裝打扮。不過我大概在美國當外勞太久、輕鬆慣了,悅目的排名隨著年紀增長直直往下墜,重點似乎只剩下乾淨 (為了舞伴) 和盡興跳舞 (為了自己)... 😅!

我看著營隊網頁上歷年活動的影像,不論是白天的工作坊或晚上的舞會,一堆人輕便的短褲背心涼鞋,還有人光腳,大大鬆了口氣。又想到前陣子參加的兩場舞會,參與者多穿著輕便。

不需要花腦筋或鈔票置裝打扮,能輕裝出門輕鬆跳舞,正合我現在的懶人性情,太好了!


Bal Folk

Bal Folk 是什麼 [註1]? 跳了三十年的國際民俗舞蹈的我,為什麼現在才知道?

參加了二次活動之後,我的好奇心越來越重。或許還得花上一些時間和研究才得釐清,但上網初搜後,稍稍有了點概念:

歐洲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死傷無數 (我家附近一些長者鄰居一提及戰爭,眼角多溼著),之後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席捲全歐,如布拉格之春和六八學運等。而平權運動風潮後的 1970s 年代,除了匈牙利的 Táncház (Dance House),歐洲民俗/民間舞會 Bal Folk (或稱 Bal Trad) 也在這時期興起,打破階層不分貴賤貧富,不論程度人人皆可參與。

Balfolk 的舞種主要精簡於十九到二十世紀歐洲上流社會所流行的雙人或方舞、區域性民俗舞蹈、加上現代發展出的舞種 [註2] ;雖然法國是 Bal Folk 主要活動區域,但除了西歐、南北歐、甚至東歐也有週期性的大活動。本來我還訝異流行區域之廣,但一想到十九世紀之前的歐洲版圖變化和各地宮廷王室之間的交錯複雜關係,也就理解了文化區塊不適合以現在的政治國界來劃分。

相較於在美國較早興起的 International Folk Dance (台灣早期引進時稱土風舞,後更名為國際民俗舞蹈); 稍晚在歐洲發展的 Balfolk 親民許多! 打個比方,就像社交舞會順著音樂類型跳著探戈、查爾斯頓、搖擺、或騷莎... 只要聽得懂音樂,一兩招就可以跳上幾首。不過 Balfolk 跳的主要是華爾滋 Valtz、馬則卡 Mazurka、莎蒂西 Scottish 等雙人舞,加上幾首常跳的鏈狀或圓型群舞,或特定地區的簡單民俗舞蹈,而且一定會夾個幾首換舞伴如 Chapelloise 或 Cercle Circassien 的簡單舞曲,讓人人都能下場歡樂。

為易於入門和推廣,通常舞會前還會搭配工作坊,為初學者介紹基本步好下場現學現用。除了舞步簡單重複不太需要燒腦外,最吸引人的應該是每個參與者都是舞伴的同樂氣氛,還有,現場樂團!!!  能跟著迷人的民俗樂風自由即興舞動,或坐或站單純欣賞,都是享受! 

 

Gennetines

今年 (2023) 發現 Balfolk 這塊新大陸,從附近的小鎮開始 (見舊文 Bal Trad'/Folk 法國民俗舞樂(新)聲音),南推到里昂 (參見舊文 Funambals 歐洲民俗舞樂節),失心瘋的我西進了,到 Gennetines 參加似乎很有名的年度歐洲大舞會 Le Grand Bal de l’Europe!

「你常出國參加 Bal Folk 嗎?」

上次在里昂參加活動,跟幾個從德國和波蘭的女子們一起吃飯,我好奇地問這幾位遠客。一位來自波蘭年輕的馬營養師 (對,為馬設計和調配飼料) 回答我的問題: 

「上一次出國參加活動是 Gennetines;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跳舞跳滿! "

旁邊的德國教育學博士生才開始跳舞沒多久,好奇的問: 「如何?」
波蘭女孩蹙著眉頭想了一下: 

「太大、太分散了,我跟一起去的朋友分開參加課程,結果很難碰到一起」 

嗯,聽起來不太妙,卻也很妙,可見同伴很重要,那活動本身呢?

由歐洲傳統舞蹈愛好者協會 (Association Européenne des Amoureux de Danses Traditionnelles 簡稱 AEADT) 自 1990年開始舉辦的歐洲大舞會,每年七月底到八月初在法國中部 Gennetines 小鎮的 Gauthiers 農莊舉行。由於參與人數持續增加,到 Saint-Gervais-d'Auvergne 鎮再加開一週,但人數仍居高不下,2017年主辦單位決定精簡資源,將二場併於 Gennetines 農莊,活動期間從一週延長至二週。[註3]

暖身舞會揭開二週的活動

或許因為活動辦在法國,內容主要還是以法國民俗舞為主,今年 (2023) 除了法國境內不同地區,主題地區還涵蓋了葡萄牙、瑞典、德國、巴斯克、加泰隆尼亞、義大利、比利時、英格蘭、愛爾蘭、希臘、魁北克、Cajun 等地區,甚至連巴西、阿根廷、以色列、智利都有,令我對 「Balfolk 的歐洲」定義感到非常好奇。

乍看活動表 [註4] ,我茫茫然... 只認得部分地區和部分舞種,但一堆陌生的名詞和地名,跟法國餐廳的餐單一般,不曉得內容是什麼。好奇的我碰上了選擇障礙: 全部工作坊都想上,也想聽所有的樂團,怎麼辦? 不可能呀,因為同一時段有時甚至排了五個活動,無法分身只能擇一。一橫心,報了全期,還甘願露營 (見上篇 Gennetines #1 - 真的要露營嗎?) 從首日待到最後一刻,泡在營隊裡能學多少就上多少。

 

白天進修晚上狂歡

活動從早上九點四十五分開始,除了課間短暫小歇和用餐時間,排得滿滿。白天是工作坊、討論研討會、午晚舞會至凌晨二點半,若還有精力,還可以自己找地方繼續彈琴跳舞到天明。

剛入門的我重點還是在白天的工作坊,總得先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練點功後上場更能發揮盡興!

課程內容五花八門。除了民俗舞樂,還有一早養生的氣功 (對! 你沒看錯,有氣功! 連我家附近的小鎮都有人在教氣功,可見在法國的市場不小!) 與傍晚讓你伸展靜坐的瑜珈、以及當代舞蹈、手語、甚至專為孩童設計的工作坊,讓爸媽可以輕鬆幾小時。 

我上的第一堂課竟然是氣功! 這次營隊有兩位氣功老師,一位早期香港移民,另一位是法國教練。我邊上課邊調侃自己,竟然跑到法國來才開始學氣功... 但法國教練解釋得很清楚,調息練著,以前練太極導引或太極拳的身體記憶逐漸回來,也開心。還邊偷學老師的法語說明與字彙,將來教課可以說不定可以用的上。

接下來就得選課了。不清楚內容的狀況下,該選哪堂課呢? 

課表上偶爾會標註級別,提醒入門者慎選;我就從初級開始。上了幾堂後,逐漸有了點概念,開始選地區、師資、樂團 (對,幾乎每堂課都有現場樂團伴奏,有時候樂師還會在課堂上幫忙補充)、或內容 (針對舞碼、舞型、身體概念等;還有唱歌、旁聽樂器練習、或討論會/講座等)

還有樂器工作坊

 

晚上則是舞會時間,樂團們輪番上陣,五個場地讓你跑! 通常每個樂團奏兩晚,錯過今晚可以明晚再來,若喜歡特定樂團,還可以隔天回來聽第二次。除了最後二晚,我通常撐到凌晨一點就不行了,但半夜凌晨出帳篷上洗手間時,卻發現營區還傳出陣陣樂音笑聲,看來有許多人待到凌晨兩三點舞會結束後,還有精力拎著樂器 Jam、舞者們圍著繼續舞...

每天公告的舞會表,樂手們在營隊期間激盪之下,偶爾還會自組加開幾場

 

其實,跟我一樣從早跳到晚的應該不太多,有些人只參加晚上的舞會或挑課上。草原上偶爾可見學員自己練瑜珈練靜坐、樹下小歇、或聚集玩桌遊、到附近的景點觀光購物、自己練樂器看書... 自由隨興的很!

 

擠擠擠

第一天的活動從舞會開始,人數已經不少;第二天我就被爆滿的人潮嚇到了! 諾大的棚廳,三圈已經擠不下,得圈上個四五圈。

擠擠擠~ 沒地方跳舞只好出來晾

 

聽說,每日限 3000 人次入場。

三千人! 就算分散到各廳仍相當驚人。工作坊在老師指揮之下勉強可以活動,大家已經很習慣坐在地板上觀看中間示範,年紀大或起身有困難的學員才往後站著看。但晚上的舞會則連移動都很困難,縮著脖子橫著肩膀錯位是一般,手檔著前排防被踩是正常。華爾滋是考驗領舞者找空間的功力,每個領舞者都在左看右瞧,研究如何殺出重圍。如何型成數個小閉合圓前後擺手就難了,難怪有堂課專門講舞池空間使用。

營隊長老提醒之一: 你其實是跟整個舞池的人共舞
(漫畫來源: 活動官網)
  


儘管夜晚室外冷颼颼,但室內可熱騰騰地很。椅子只能放池外,許多人便坐在廳外,純聽音樂,或等適當的時機下場。腳癢的乾脆在草地上星空下自己跳起來,空間可大多了!

 

誰要跟我跳?

這真是個開放自由的社群! 想下場跳舞? 直接抓人問,或舉手都行! 害羞不敢主動的,也可以在場邊看著舞池跟著音樂擺動,等人來邀。

看到不少人舉手找舞伴,真有意思! 尤其要湊方舞時,直接比個數字,表示缺的人數,旁邊還沒下場的人看到就可以湊過去補,先搶先贏! 只不過要注意數字的比法;法國人從大拇指開始比,豎著食指、比V或叁他們可能看不懂...

幾場下來,我注意到這個環境很鼓勵跟陌生人共舞,只有少之又少的幾個人不換舞伴。若想避雷,還可以利用換舞伴的舞曲先跟場上的眾多舞者打個照面跳上幾拍探探底。有時,還會見到年輕人蒙著眼罩站在舞池中,高舉著手,表示歡迎共舞,有點類似 FREE HUGS 的概念。

邀到人跳舞,下一個問題就是: 誰要領舞?

「啊~ 不都是男生領雙人舞嗎?」 那可不盡然! 別忘了 Balfolk 舞會重點之一是人人都可以一起跳舞;因此在場女女、男男、或是女領男比比皆是! 工作坊教雙人舞時,也幾乎都以領舞/跟隨者來分,鮮少分性別;而且兩個角色都教,學員們也都乖乖地學練,因為,說不定跳到一半角色就對調也是常有的事。我就碰上兩三次,其中一個穿著裙子的大鬍子跟我跳到一半,瞬時換個舞姿換我領舞,很有意思。

但,舞會其中一場是阿根廷探戈,我用阿根廷探戈邀舞的方式,用眼睛卡周遭男女半天,眼珠子盯到都快出瞳了,卻沒接到反應。反而旁邊的一位學員直接手捉著一位路過男士的肩膀,開口問他:「你會不會跳探戈? 可以帶我嗎?」剛好這位男士有練過的,就下場了,看得我好生羨慕。嗚嗚嗚~ 難得我這麼勇敢試著卡這麼多人... 有時侯,規矩也得視場子調整...

 

(續篇: Gennetines #3)

註:

[1] Ballfolk 的定義,可參考網頁 What is balfolk? https://www.balfolk.nl/en/what-is-balfolk/
[3] Le Grand Bal de l’Europe 的官網找不到歷史說明,關於該活動的背景介紹可參考維基百科(https://fr.wikipedia.org/wiki/Grand_Bal_de_l%27Europe)

 

(本篇亦收錄於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會刊2023年11月第41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