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番形色 - 參與式舞蹈共創 Partition

「什麼?妳專程從勃根地來南特就只為了這個?」

聽到的人無不瞪眼張嘴,嗯... 好像我有點瘋狂。有嗎?


參與式舞蹈共創

從南特搭火車回家約需一整個白天。看著車窗晃過春綠,有閑暇讓我慢慢回憶這一週參與舞蹈共創 Partition 活動的點滴、與南特、與法國。

這類參與式舞蹈共創活動似乎是我離開美國後才逐漸興起 (也可能我當時沒留意...);在臺期間偶爾瞄到類似活動,雖有興趣,但當時身為上班族的我總沒時間參與 (可憐的台勞...),或不符資格 (有一段時期似乎以銀齡族為主,我當時還有點年輕😅),或.... (也很有可能我在找藉口)。近年搬到法國鄉間,遠離表藝中心,創作演出便逐漸拋到腦後。這次說來要感謝住在遠方南特的朋友告知,才知道該區有這個免費的工作坊可以上,還能參與集體創作的過程與發表,更別說那引起我極大興趣的主題。


Trad’actuel 當代傳統

當代舞蹈在法國算是主流之一,傳統舞蹈表演卻難得見到。搬來法國三年餘,只看過幾次現場傳統舞蹈表演。雖然 Balfolk 民俗舞會算普遍,但似乎難得登上檯面。 其實也還好,共舞共享,真搬上舞台就無法一起玩了。

雖然這次主題敘述 [註1] 我看了很久還是看不太懂 (真是羞愧,直到活動結束後再讀才搞清楚),但幾個語彙抓住了我的視線: Trad'actuel (找不到中文翻譯,我暫稱成 「當代傳統」)、來自加拿大魁北克運用傳統舞蹈 Gigue [註2] 當代舞團 Les Archipels 編舞 。光這幾點就夠有趣了,表演不是我的目的,卻可以當出遊的超級好藉口;我興奮地跟老公求假,準備報名。

報名很簡單,只需要填個簡單表格,但其中一欄得填寫參加動機。我認真的花了一週擬思,從中國到印尼的家族遷徙背景,到自身的臺灣、美國到法國的移居親歷,所觀察到種種對傳統的堅持或調整、原生族群世代之間或與異族群間的推展議論... 等現象。雖然要寫成法語很痛苦,但藉機能反思自己對這議題的想法,不論有無入選,擬寫過程於我是個很好的收穫。

 

歐耶,被錄取了

活動公告得很早,但錄取通知信發得很晚 (兩週前才發佈!)。這麼晚通知不只有何典故,但反正我勢在必行,早早就預留時間和規劃行程。一收到通知,開心地立馬下訂住宿與火車票,調課調整該週行程,準備出遊度假去 (只要不需要下廚和清理髒亂的房子,就是放假啦! 耶~)。

我猜被錄取應該不難,報名不問年齡性別經歷或程度,只要提供姓名電話和動機,就有機會參與。 果真,參與者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年齡從二十出頭到七十,身材高矮胖瘦、男女中性、有點龐克到高雅,都有。熟齡群多曾接觸 Balfolk、幾個年輕人曾接觸當代舞,太有趣了,這個計畫除了吸引這兩組業餘愛好者,還有其他對舞蹈、文化或相關主題有興趣的人。

舞者要跳得不像舞者應該有點障礙,但我成功地混入素人團一週,還沒被認出是舞者來... 其實心情還真有點複雜... 是變色龍裝得太好?  還是自己的程度根本沒想像中的優? 還是本應形色各異無差別...

但,確定的是,這是精彩的一週!

 

玩、玩、玩

整個共創過程含三個晚上的排練和二場演出 ,基本上就是你丟我接的一直玩!

第一晚,以一個非常簡單的踏併回併步和律動為基底,分成小組各自發展幾個小動作,各組呈現後相互教授,再一起配上辨識口令。

第二天,編舞者介紹幾個 Gigue 舞步用於走位,稍事複習前一天的動作後,開始嘗試幾個概念組合與辨認提示點。

第三晚也是最後一次排練,設定架構段落,熟悉提示、互丟指令反應、與調整節奏。隊形多為一堆堆的「綿羊群」,或河流,或交錯線、或圓。參與者將編舞構思的畫面構出,但站哪全自由意志。然後就準備上場演出啦!

全舞將近二十分鐘,但只有八拍固定,其他全是依提示或指令隨機應變。整個過程非常有機;因此全場人人都得專注於彼此的互動。

 

發亮的夥伴們

我自認沒想像力、膽子也小,因此每看到夥伴們各種天馬行空的建議和出乎預期的反應,總讓我眼睛一亮: 「怎模那麼會!」 周遭滿滿勇於嘗試的冒險精神,有些行得通、有些行不太通... 但就算一團亂大夥們也笑成一團。在這種鼓勵嘗試的環境下,冒出新點子似乎是自然。

由於隊形從未固定,隨興或隨機站位點,便不時顯露出個人性格:
跟我差不多年齡的熟齡夥伴們,多混在隊伍中間或退於邊緣,保守些;
較年輕的夥伴們可勇敢多了,自信滿滿或無畏地站於前排、試著丟指令、或跳入圓心當聚焦點。

後台,看著大夥們興奮地討論服裝、練習基本步、聊天、分享心得、彈奏吉他唱歌... 覺得又回到單純喜歡跟大家跳舞的自己。

Les Archipels 舞團的舞者們也一起參與,負責引領小組發展、和提示段落。每個舞者都有其獨特性;有總是精力旺盛眼睛常常放閃的過動兒、律動安穩極富控制力的文靜小生、嫵媚動人大方的高大男孩、還有現代舞技強總會用明亮雙眼對我們微笑的唯一女舞者。

我也喜歡觀察兩位編舞家 Philippe Meunier 和 Ian Yaworski 與參與者們之間的共同創作、討論、選擇、調整、和雕塑作品過程。還有遇上當素人們脫軌 (偶爾忘了提示、或過於投入、或力不從心...😅),他們的饒趣反應,與順勢調整的處理方式。

 

「巡迴」演出

說巡迴好像誇張了些,其實也只不過演兩場而已。
雖只兩場,卻在不同市鎮,這麼說起來,稱巡迴好像也不為過。

排練和首演在南特市有 300多個座位的 Théâtre Francine Vasse 劇場,第二場演出則在南邊城市 Bouguenais 的小劇場 Nouveau Pavillon。兩個演出場廳雖不大,但舞台燈光音響設施都不差。

在法國,似乎再小的村落都有 Salle des Fêtes 讓居民聚集辦活動的場所,有點像台北市的里民活動中心,但幾乎都有廚房、木質場地和舞台可以辦活動開趴。市鎮無論大小也有展演劇場,供展覽演出活動。我這一年比較敢自己開車出門,便趁著參加各鄉間社團舉辦傳統舞工作坊的機會,順便遊覽村郊。

台灣的表演藝術場地集中於大都,鄉鎮活動中心的舞台則較適合演講,適合表藝的場地有限也難排檔期。相較之下,法國的表藝場地似乎親民許多...

 

觀演 Les Archipels 和 Cie C'hoari

這次還難得看到兩個結合傳統元素的當代舞蹈節目。

來自魁北克、這幾天帶我們這群素人的 Les Archipels 舞團的演出是一定要捧場的! 跟著聆聽 Gigue 足部或掌指拍擊的律動變化,隨著舞者們在博物館裡移來走去,發現畫作新角度,開放感官體驗空間,擁抱表演廳外的大樹,一起笑、一起鬧、一起遙指天空飛過的飛機驚呼...

另一來自布列塔尼亞的 Cie C'hoari 也是個驚喜,除了兩位現代舞者精準控制的技巧放送,重複規律傳統舞步的漸次發展,混著傳統音樂和口述歷史錄音片段,兩張凳子的互換運用與高度變化,吧檯隔出的場境、甚至源源不斷的啤酒...

不記得距上次看舞蹈表演看到感動是什麼時候的事;這次兩團一個當代、一個偏現代,但與根與人群連結得密切,值了我老遠跑這一趟!


當然還要有參與式的... 舞會 Balfolk!

既然是參與式計畫,當然也要讓觀眾有機會參與!

首演 Maison de pas(se) #2 舞台演出後,大廳馬上接著輪到 The Heart of Ireland 愛爾蘭樂團演奏,還附民俗舞蹈教學 [註3]。大廳頓時成了舞池! 聚在大廳內喝飲料聊天的觀眾或演出者,隨興放下杯子組隊牽手一起共舞,或在旁聽樂團演奏或看著舞池中的笑鬧。

我怎麼可能在旁站著不動呢? 當然要下場玩啊! 這一年我觀察到 Balfolk 雖然每個地域有些特定基本舞步或舞碼,但還是有許多共同舞碼或類似組合,讓普羅大眾們不分地域可以一起同歡。

我試著回憶許久以前學的幾個愛爾蘭舞步,隨著愛爾蘭的手鼓與風笛樂音雀躍地行進。太久早忘光了,亂跳我也不管,離家這麼遠沒幾個人會認得我!

「你會 Claquettes (踢踏)?」 旁邊一個高大的男子轉頭問我
「學過一點點」 我回應,然後再確認對方所指的 Claquettes 是哪一種:
「你說的是美國 Tap 吧?」他點頭,我繼續確認: 「還是阿帕拉契 Clogging ?」[註4]
他狐疑了: 「啊? 那是什麼? 」
「另一種美國踢踏舞」我嘗試用很菜的法語簡單說明。

記得我在舊金山灣區 Khadra 和 Westwind 舞團初次接觸 Clogging 時,也蠻驚訝的。知道這阿帕拉契山區的踢踏舞種的人大概不多,但我猜測該舞種應該較愛爾蘭的 Jig 更接近加拿大魁北克的 Gigue。

幾曲之後,突然一位年輕男子踩著愛爾蘭 Jig 出現! 看著他輕巧的足部敲點出節奏準確的節拍,好厲害! 心想,這時若出現個 Tap 或 Clogging 舞者對擂應該更精彩!

魁北克舞團舞者 S 看到我們掙扎著得輪換舞伴的 Cercle circassien 和 Chapelloise 終於下場支援了。才在訝異: 「啊? 加拿大也在跳 Balfolk?」 稍後才知道他出生於法國,十多年前才移民到加拿大... 難怪他說的法語我比較聽得懂。

隨著 S ,另兩位舞團成員在樂師介紹舞步時也逐漸下場跟我們玩一兩首舞曲。是難得的,想起自己身為職業舞蹈工作者時,因財務、行政、創作、演出或教學的壓力,工作後只想休息的職業倦怠,反而離樂趣愈遠;倒是近年遠離舞台,才又開心拾起當年的熱情與初衷。 

 

退下舞台後的難得機會

回到勃根地幾天,跟同樣喜愛舞蹈的法語老師 E 聊起心得。

我向來喜歡看排,觀察編舞者如何創作、與舞者之間的激盪,但看排的機會總是可遇不可求。遠離舞團或創作圈後,機會更少。近年雖因參與式共創的興起,素人也有機會參與排練與創作,但缺乏想像力的我對於參與共創還是有點障礙。

但這次計畫結合傳統、當代、跨國,實在太難得;加上可以離家一週隨興玩樂,太開心!

其實,許多即興玩法和元素,許久以前都曾接觸過。但同樣的遊戲,在不同群體中總激發出不同特色精神或想法,於我,這才是真精彩的體驗。 許多編舞家喜歡與有想像力的舞者們合作,也是希望借重於共創導出的火花刺激或豐富。

這幾天試圖尋找附近類似的參與機會,但目前還找不到結合傳統元素的當代共創計畫。

突然意識到南特地區有如此連結愛爾蘭、魁北克、布列塔尼亞...等蓋爾文化圈的藝術計畫,或許跟該區的強烈民族意識有關。如此著重或借重傳統的方向,在法國其他地區似乎較為少見。說來,我能參與這個計劃,運氣實在太好,超感謝南特朋友的推薦!

 

咦~ 竟然沒有相片!

記得在台灣參加活動時,大家老搶著照相,團體照通常幾個相機照好幾次,笑到臉酸或蹲到腰酸背痛。

這裡似乎很少人在拍照;一整周的活動,只有舞團號召一次團體照,然後就沒了... 也沒見到任何人拿出手機自拍或互拍。當下專心地參與、休息,似乎再自然不過。

但結果就是,身邊沒相片可以分享。只好借用主辦單位的宣傳照:

畫面截自主辦單位臉書

註:

[1] 此次參與式共創活動說明參見官網 (法): https://www.leslaboratoiresvivants.com/contenu/etres-en-creation-partition/

[2] Gigue 英譯 Jig,本篇魁北克舞種名稱採用計劃語言 (法語) 字彙,以便區別愛爾蘭 Jig。說明可參考維基百科 (英/中文版的說明相當有限,建議參考法文網頁 https://fr.wikipedia.org/wiki/Gigue_(danse))

[3] 參與計畫首演當晚節目說明: https://www.leslaboratoiresvivants.com/contenus/maison-de-passe-2/

[4] 關於美國阿帕拉契踢踏舞 Glogging,可參考網頁(英文): https://www.doubletoe.com/history.ht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