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行

很早就想去西藏的,是因為每個去過西藏的朋友似乎都有種莫名的感動經驗。

能跟一群熱愛民俗文化舞蹈的同好參訪,有課上,還有舞蹈老師帶路,再加上目前西藏僅接受團遊,縱使自己習慣一個人自由行動,這次決定參加協會今年的旅遊團一訪西藏。

從決定西藏行,不少關心便接著來: 你不擔心高山症嗎?

本來一點概念也沒,不禁緊張起來。但,自己有沒有高山症還不知道呢,而且現在不去誰知道以後有沒有同等的時間、經費、體力本錢?

擔心也沒用,就看老天吧! 該來的躲不了,況且西藏在持續開發下勢必有所改變,會變得什麼樣也無法預料。把握當下,就這樣帶著一堆藥丸子出發,這輩子還從沒帶過這麼多藥出門。

青海西寧上課 

西藏團的行程事實上是從青海西寧市,李措毛老師和她的女兒現任青海師大音樂學院舞蹈老師牟英瓊的課程開始。三個早上其實時間很短,李老師以演講方式簡單介紹各地藏舞以及她近期的研究主題《格薩爾》史詩;其他兩個早上的術科課程,則由李老師現場編授一首康巴《卓》組合、和牟老師的基本顫膝組合。

李老師腳傷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示範動作點到為止,但一上起課來仍神韻飛揚;而牟老師不愧是學院派出身,不僅口條非常清晰,更不時舉出其他民間舞特性比較,循序漸進的教學讓學生很快進入狀況。

與青海師大音樂學院師生交流

聽說協會旅遊通常會安排與當地團體交流活動。這次的交流對象是青海師大音樂學院師生,由須文宏老師介紹台灣原住民舞蹈概論。

到外地旅遊,我最珍惜的莫過於與當地人交流的機會。逢兩岸敏感時機,非常好奇交流對象的反應。另一方面,也自知對台灣原住民舞蹈文化所知非常有限,這學習的機會怎捨得錯過? 就這樣成為四位台灣參與者之一。

假期間,仍有學生老師們應牟老師的邀約回到學校參加這個交流活動,還有老師們帶著小孩來參加,因此活動一開始像個聚會般,熱絡寒暄不斷。

牟老師開場介紹後,換須老師上場。他不用麥克風不用遙控,講台跳上跳下好不生動。

「台灣讓你們聯想到什麼?」須老師先丟出一個問題。
「一國兩制! 」頓時竊笑聲四起,這個出聲的學生挺坦白的。

這個回答在這個場合很難接,須老師在笑聲之後開始有系統地介紹題目,從概論、教唱、到邊唱邊跳。

唱歌對大部分舞者而言通常是另一個領域,這會兒須老師正用歌唱來挑戰舞者... 果然,旋律不熟悉,歌詞不懂也難記,交流對象很快便對台灣原住民歌舞另眼相看。還好江翠燕老師在場穩住場子,不然肯定崩落沒人能接下須老師的領唱。

進入西藏

課程之後,準備搭約22小時的青藏高鐵入西藏拉薩。
列車開動前,把握機會留影

這條線的票不好買,不過旅行社還是很有辦法地弄到鄰近車廂軟鋪位。鋪位牆上有氧氣供應設備以備不時之需,但螢幕音量控制面板卻沒反應,幸好車上的中英廣播不擾人,早上播放的起床音樂也非常有民族特色。

團員們車廂間穿梭交換零嘴好不熱絡;餐車的窗景無敵,吃完飯留下閒聊看看車外風景也很寫意。不過行前說明會上所提到可能看到的藏羚羊我一隻也沒找著,幾個有名的地景也因為經過時是暗夜看不到,看向一片漆黑的窗外卻只見著車內的反映景象。雖然中途停靠幾站,但因停留時間短暫,大家都聽話地留在車內,只有在停留25分鐘的格爾木站,搶時間到月台活動拍照。

嫁到西藏的滿族女 

「扎西德勒! 」
一抵拉薩車站,當地導遊小蘭便獻上白色的哈達,細心地為我們一個個綁個結,免得風吹走。

正納悶著她看起來不像個藏人,她在車上便介紹了自己是來自吉林,嫁到西藏的滿族女。原來當地從事觀光業者的導遊和司機師傅大多是外地人。很多事當地人沒感覺,可在外地人看來件件新鮮。也因此聽著她講述在西藏所觀察到的文化差異、學習歷程和與獒犬相處的故事,格外有意思!

警戒 

不確定是否是因今年(2019)適逢 "西藏事件" 60周年和六四天安門事件30周年,連原本要隨團、身為藏族的李措毛老師其入藏申請都不被准許,感覺戒備森嚴。領隊還再三提醒,進入西藏後不能舉任何旗幟,也不能隨意拍照,更不能拍公安。因此協會旗幟一入藏便收入行李箱中,不敢隨身攜帶,怕經過安檢被搜出惹麻煩。大家都緊張的按著性子,等到導遊或領隊指示: 這裡可以拍照了,才敢糾張團體照。

沒有導遊標誌有點不方便,幸好我們有高個的須老師當指標,在人群中走散了轉轉脖子找到須老師靠近就好。

但與先前青海茶海鹽湖的安檢經驗比起來,西藏的安檢人員還是客氣多了,或許是因為大量國外觀光客,為顧及國際形象有關?

西藏餐,悲慘的開始? 

入西藏的前一餐,青海當地導遊曾開玩笑: 好好享用美食吧,因為你們過不久將進入西藏,西藏餐(他笑笑接著說)… 悲慘的開始。

事實上,旅行社為了擔心團員水土不服,也不敢安排太傳統的西藏餐點,而很有技巧地安排不同的特色餐點來餵食。但是入藏不食藏食豈不遺憾? 可還是依要求安排了一頓西藏特色餐,卻在行前不甚樂觀地為我們猛打預防針。勇於嘗試的我們在抵達拉薩的當晚,便去嘗鮮。

甲木薩藏宴(甲木薩即藏語的文成公主,甲木意為漢女、薩是神仙之意),從具西藏特色的大器奢華裝潢,可以看得出來是間高級觀光餐廳。我們抵達時前方舞台背板正放映著介紹西藏的影片,穿著藏服的服務員殷勤招呼賓客。一道道餐點陸續上桌,卻出乎意料的精緻與清爽,或許是改良式宮廷藏餐,完全不同於我先前看紀錄片裡藏牧人在帳篷裡割生醃肉的印象。一口京片子的主持人隨後開場,引介西藏歌舞和服裝秀展演。雖然觀光性質的演出不太對我的味,還是為台上盡力的表演者鼓掌。
觀光餐廳服裝秀之後,演出人員到後方等待,似乎知道賓客會湧上拍照

 

但我卻對餐廳放映的影片產生極大興趣,默記影片上的 Logo《第三極》,打算晚上回旅館找找電視頻道,趁機多了解西藏風情文化。

雪頓節曬大佛 

這次協會安排的西藏行程,主要是配合著西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雪頓節(藏曆六月三十日),吃酸奶的節日。抵達拉薩隔天便臨雪頓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曬大佛!

大佛,指的是長約30米寬約20米的大佛像唐卡。每年雪頓節,西藏最大寺廟哲蚌寺僧侶們會抬著大型唐卡,在山上的曬佛台展出。當天拉薩市幾乎傾巢而出,大規模街道管制,迎接觀曬佛的一二十萬人潮。展佛當下,法號齊鳴,虔誠的信徒們蜂擁而上敬獻哈達祈願。

導遊小蘭分享了她數年前參與曬大佛儀式的群眾慘烈經驗,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人潮衝擠受傷,還交代身上帶著愈少愈好,避免後面的群眾攀附背包增加負擔。領隊也一再提醒,上廁所不便,建議穿戴紙尿布!?

聽著聽著大家都很不安,但一年就僅此一天,還是決定參與,同意避開第一波。

當天早上天氣其實並不好,下著雨。

「會曬佛嗎?」我們問著小蘭,她正密切注意著同業群組所發佈的動態。
「還不確定。」不時跟領隊討論可能的備案。

等候的時間反正是閒著,大夥索性在旅館大廳裡就地複習在青海學的藏舞組合,導遊領隊好奇著看著我們,應該沒幾個觀光團做這種事。已經幾天沒跳舞,大家都開心著動著,只是沒幾步就喘了,這裡果真氧氣稀薄!

「曬了曬了! 」 一陣騷動,大家緊張地上車進入備戰狀態。

由於交通管制,我們得從市區一路走到市郊哲蚌寺。公安忙著指揮,一路上長長的圍欄不斷。 「兩個兩個走!」「走快點! 」公安不斷催促,我們也趕緊跟著隊伍,怕走散落單,不時讓焦急的信徒先過。

一路上雨時停時下,沒帶傘其實也沒差,擠在人潮中,自然而然便走在鄰人的傘翼下。 有一小段路,我注意到旁邊有個撐傘的男孩,說是男孩,因為他個子不高,手臂得高舉著,傘才能遮撐他挽著的一位婦女。猜想是他媽媽吧! 兩人穿著的襖服很新很精緻,顯見是為了這個日子特別穿載。他安靜的走著,小心的護著婦人,旁邊有人擠過來,他也就安靜地調整了傘的位置,好一起遮著那剛擠過來的人,被遮著的路人向他展開微笑,又繼續往前擠著去了。他手不酸嗎? 我納悶著,感動於他的體貼與穩靜。

沿路上,公安很多,不時搬開圍欄扶著老弱婦孺到路邊休息,幫忙抱小孩,奉上茶水。聽說他們前一天晚上就上山駐點,除了幾個關口會催著人,大多在旁善意叮嚀: 別擠啊! 小心安全。

偶爾,一小措年輕人會前後搭著肩膀想繞過人潮,但大部分時候,看到的是扶老攜幼、渴望看到大佛的善男信女,不時身邊緊挨著喃喃誦經的信徒。耳邊聽著此起彼落的誦經聲,聽著聽著,心不自覺地定了下來,沐浴在感恩的聲景中,停停走走地跟著人潮慢慢往前推進。

往曬佛台方向緩緩行進

逐漸看到大佛了,沿路販賣哈達的小販們生意也好起來,群眾朝曬佛台上下分兩路繞過,信徒爭取短暫的時間往大唐卡投擲著哈達。「別停下來,繼續走!」有人催著。果真如領隊所說,沒時間行禮,擲完便依著動線離開曬佛台,而僧侶們則忙碌收著各方敬獻的哈達裝袋,一袋袋扛著離開。
遠眺大佛

路上賣哈達的小販逐漸被行乞人和募緣的僧侶取代,一隻隻手伸向路人,僧人們拍掌聲交錯,信徒們不吝嗇地將皺皺的紙鈔放入兩旁的袋中。下山的氣氛逐漸輕鬆起來,這時已近午,路邊開始賣些吃喝的,草叢邊三兩成群,人們坐著分食。還看到有個家庭帶著一隻羊,那隻羊身上繫著彩帶,非常可愛。當時只覺得有人把寵物羊帶著來有趣,後來看《第三極》才明白,這羊可能是這家人為了懷緬祖先而獲選的放生羊。

我們這團矢志要破紀錄,成為小蘭所帶第一個能全體搭車回的團體,竟也在群組通訊協助下達標,在出口處留了張團體照,讓她嘖嘖稱奇。

羅布林卡藏戲野餐

另一個雪頓節活動安排,是羅布林卡的藏戲與野餐。

羅布林卡,藏意 "寶貝公園" ,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雪頓節第二天開始,各地的藏戲團匯集於羅布林卡和布達拉宮後方的宗角祿康公園,輪流演出藏戲。民眾一家大小帶著蓆子、野餐盒、茶壺在公園草地上席地而坐吃吃喝喝,或參觀宮堡庭園,或圍著場子看藏戲。

我們也來體驗在羅布林卡野餐看戲!

飯店會幫忙準備餐盒,所以我們很輕鬆的找了個草地空位做為據點,便四散往各己感興趣的節目。幾個人沿著吟唱和鼓聲指引,快步走到藏戲帳篷。

當天輪到日喀則市拉孜縣若措藏戲隊在羅布林卡演出《卓娃桑姆》。我們到的時候還沒開演,但場邊的椅子已坐滿外圍站了一兩圈。不乏好些氣質莊嚴的長者,手持著轉輪或佛珠,安靜地等著。

好一陣子吟唱之後,終於開演了。一組男子陸續出場,由領頭者帶唱,眾人應和著,幾次之後,群體快速轉繞場,換人領隊。就這樣重複了一陣子,才又進行下一段落。一隊女子加入,其他角色陸續出現演述情節。

日喀則市拉孜縣若措藏戲隊在羅布林卡演出《卓娃桑姆》

 

一齣戲要演一整個白天,光第一段男子輪跳的部分就可持續一個小時,真佩服演出者的體力。只是我站了一兩個小時之後雙腳和腰背逐漸不支,遑論開演之後圍站的人潮加了好幾圈,我從第二圈不知怎地變成第五圈,腳趾頭被前面崩壞的椅箱壓過,被 「請」讓位的輪椅輾過,聽不懂藏語看不懂劇的我終究敗下陣來,轉移陣地參觀夏宮庭園去了。

布達拉宮、大昭寺與八廓街

 來到拉薩市,不能錯過著名景點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沿著之字型的梯道,大夥兒氣喘吁吁地爬上西藏政教合一時期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由於參訪人數眾多,參觀需要事先預約,時間也有限制。抬頭看著雪白的流水紋理外牆,了解這是每年用牛奶、石灰、蜂蜜和藏藥由上往下澆塗而成,欽佩藏人儘管成本昂貴,依舊以傳統工法來維護歷代達賴喇嘛居住辦公建物。只是這一程,屢屢聽到中國用 『叛逃』 來稱述14世達賴喇嘛,並不斷稱頌放棄宗教合一的宗教領袖,有點感慨…
布達拉宮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廟宇之一,供奉著釋迦牟尼等身像。眾多佛像收藏,還好有導遊的講解,要不然還真看得不知所以然。不過許多女團員的重點多在大昭寺周圍的八廓街,因為可以逛街!

趁著團員們逛八廓街,我很快繞道外頭找市集去了。外圍街道,一家店正在改建,二樓暗處傳出敲擊聲和歌聲出來。止步上望,只看到幾位露出頭部的男女正低著頭,似乎用棍仗往下敲擊。我突然聯想到前一晚看《第三極》中提到的藏式傳統建築工法打阿嘎,不禁興奮地抬頭睜大眼睛,努力往上看。果真,敲擊聲隨著歌聲節奏,自有規律的起落。我開心的拿起手機想錄下來,卻不意被其中一人發現,歌聲驟止變成笑聲,不知他們對彼此說了什麼,還朝我笑笑揮了手。影片沒錄成,但這意外遇到的打阿嘎,可記在心裡。

繞過安檢關卡,我繼續往外面走,經過一條滿是牙科診所的街道,找到了當地市集,兩旁店鋪賣著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用品,街旁小販擺著一籠籠串串白色的乾牛奶、乾果,還有幾個婦女在路中央敲著紅糖磚。看起來觀光客不多,正好! 我興奮地左右探視,跟著幾位穿著傳統藏服的婦女後面繞著巷弄,邊研究何以藏裙看來如此窄長優雅,必要時裙腳卻又能寬得方便幹活。

紅糖來了! 幾個婦女在市場路中央,鋪個底,就地敲起紅糖塊
路邊賣著一串串乾酪

宗角祿康公園看卓

布達拉宮後面有一個宗角祿康公園,當我們聽說當地人從早到晚會在該區聚集跳鍋莊,無論如何都得去看看,晚餐挪晚也甘願,拗不過,或許也擔心意志堅定的少數如我可能會違規脫隊自己去,導遊只好帶著整團去看看。

在青海跟李老師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卓》是舞蹈的通稱,而《鍋莊》就是圍著圈圈跳舞的意思。因此一進公園,我們直直如磁鐵似地朝音樂和人群吸過去。

公園裡有兩群圍著。靠入口的一群年紀稍長些,男多於女,場中還有幾個小孩,正隨著播放的彈弦音樂唱歌,腳隨著節奏和樂句原地或往兩邊踩踏。上半身的動作不大,多是隨身軀擺動,跟前一週在青海西寧公園廣場所看到的藏族廣場舞不同,看起來倒像是藏族踢躂舞型《堆諧》。我試著問其中幾個圍觀的群眾:「請問這是鍋莊嗎? 」幾個長者不懂我問的話,擺手搖頭避開我的視線。找了個年輕人,應該懂普通話。「應該算是吧」她不確定地回答,我也就沒細問下去。
圍著圈,隨著音樂唱起歌,跳起踢躂舞《堆諧》

再往裡頭走有另一群,播放的音樂加了電子鼓節奏比較強烈,人也比較多,正繞著圈子跳舞移動,類似在青海西寧廣場看到的廣場舞。我同樣的問周邊圍觀人,還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按照李老師所下的定義,這應該是鍋莊。但是哪兒的呢? 這次若有老師能跟著我們入藏解說,或有當地團體交流可以問就好了,這次的團遊關於藏族民俗舞蹈畢竟還是霧裡看花,得自個兒想辦法挖掘。

文成公主 

到中國旅遊,發現幾乎每個著名景點都有大型觀光劇目和劇場。這次在拉薩看的是《文成公主》大型實景秀。漫步走上層層階梯,越過兩旁林立租售保暖衣物、販賣紀念品的小店,到頂層劇場入口往回轉向遠處眺望,還可以看見布達拉宮夜景。走進劇場,寬廣的舞台以層層交疊磅礡的山景為背景,星月為天景,非常壯觀! 我們坐在靠近舞台的前方露天座區,得不時轉頭才能看到舞台兩邊。幸好當晚天氣不錯,沒下雨,迎著涼風,在星空下看表演很舒服。

這齣音樂劇主要講述天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的愛情故事。華麗的服飾場景,背後燈光打照下的山景,再加上七八百當地居民演員、還有羊、馬、狗、犛牛在台上或後面山丘穿越,可做足了場面、氣勢磅礡。雖然華麗場景服飾和對嘴唱演不太合我的喜好,但看到格薩爾史詩傳唱不時出現當引子、佈滿舞台的當地素人演員奮力地舞著打嘎子與牛皮筏,這幾個前幾晚才在第三極節目看到的當地傳統元素,還是覺得蠻興奮。

場面浩大的文成公主秀,終場演員耐心地站在台上,當佈景供觀眾拍照。

在拉薩不斷地看到以文成公主為主題的傳述,或神化、或宗教文明的貢獻。但兩年的艱辛旅程、嫁個年齡大她兩倍從未見過的丈夫、遑論吐蕃王其他三位妃子包括和親在先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先放在小昭寺而非大昭寺、下無子嗣、再加上後來唐蕃再度開戰… 文成公主的日子應該不是很好過。我不禁想,如果現在的西藏不是由中國所統治,或許故事不會是這麼講。

雅魯藏布江與羊卓雍措 (羊湖) 


在拉薩的最後一個景點,是西藏聖湖之一,羊卓雍措。

山路蜿蜒,車沿著拉薩河南下,導遊正介紹著喪葬習俗,就來到世界最高海拔江河雅魯藏布江,這個小時候在教科書裡常讀到的地理名詞就這麼出現在眼前。河岸插著經幡旗,導遊解釋著兩江河匯合處是少數准許水葬處,因為天然生成的漩渦,使屍塊得以留在江中避免流到下游驚嚇人,也方便魚吃。我看著經過的經幡旗,對這個藏族視為母親河、承載著生命循環的江流,不禁心生肅穆。

車繼續前進,越過成群氂牛,碧綠的羊卓雍措一點點的在眼前展現。我在湖邊漫走著,在顆顆石頭堆疊的瑪尼堆間坐了下來,享受謐靜。這是聖湖,應該要乾淨的,我卻看到四散包裝瓶袋,不禁生氣,乾脆起身沿路拾撿垃圾。手拎滿著塑膠殘骸,旁邊幾個小販對我豎起大拇指。「請問哪裡有垃圾桶?」 攤販往前指了指停車場,有點遠,我還想回湖邊呢! 我走向就近的店家,本來不給丟,經我解釋這是我在湖邊撿的垃圾,老闆娘歉然的對我笑,比個手勢讓我扔進地上的紙盒裡。

丟完垃圾,卻沒有心情走回去,看著湖邊一隻隻裝飾著五彩繽紛,卻被栓住腳等著被觀光客騎照的氂牛,有點感傷。觀光開發所帶來的收入,看起來是讓生活過得舒適富足些,卻也帶來價值觀的改變。想起台灣最近一波波發財的聲喊,物質的富裕真是追求的指標? 但富足是什麼?
氂牛被栓在聖湖畔供觀光客騎照

離開西藏的清晨,看著車窗外美麗神秘的山間晨靄,想起在塔爾寺和藥王山摩崖石刻前衣衫襤褸行五體膜拜,曬大佛回程拿出身上皺巴巴的紙鈔慷慨施捨的信徒們,為避免踩踏到出土活動的百蟲而於夏季禁止出寺的僧侶…。或許就是這麼以信仰為生活中心,感動無數遊子不斷再訪。

藥王山摩崖石刻前,不少信徒行著五體膜拜

註: 本篇刊載於中華民國國際民俗舞蹈協會雙月刊第 33 期 (2019年11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