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5

一起跳 HORO 嗎? #1 - 法國暖身、行前探詢無果、Mehana聽音樂、民間社團

Image
保加利亞舞跳了幾個十年,今年 (2025) 終於有機會一訪源頭,跟當地人一起跳舞,怎不令人興奮! 在法國的暖身   算起來,這一波應該是從去年 (2024) 開始推峰。或者應該說,法國在新冠疫情之後,直到這兩年世界舞蹈音樂活動才逐漸恢復。而我自從搬到法國鄉下,憋了很久,只要是有關巴爾幹舞樂的活動都不想錯過。雖然在附近村落踩了雷也沒關係,知道附近有人能一起聽著喜歡的音樂跟大家同樂也開心。  去年開始往南跑,到大城市里昂參加保加利亞歌唱工作坊、巴爾幹舞會 [註1] 、保加利亞國慶晚會、和海外保舞團觀摩大會… 單獨身處在一大群海外保人之間,除了音樂舞蹈與服飾,也打開了我對這文化和群體印象另一感官,更期待即將來臨的保國之旅,探索源地。  你是誰?  四個星期的旅程,除了已安排參加的舞蹈營隊和藝術節,更想趁機觀察當地參與舞樂的人們和活動。我還想知道傳統舞蹈在現代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腳色、藝術工作者如何創作、如何承襲延續發展、傳統有無新方向…. 不論專業或業餘,我都好奇! 但礙於語言,上網搜尋到的資訊有限,因此出發前三個月,我開始在臉書發文 [註2]  和寫信,到處探詢參訪的可能性。  或許因為語言、或時機不對、或沒頭銜沒代表團體、或不太會介紹自己、或… 其他種種原因,投信多如石沉大海。唯一收到兩則回音,一是營隊老師的學生 (透過營隊的建議自己去信,也可能因為我搬出了老師的名號),另一是當代舞團 (小眾的當代舞蹈社群通常都比較開放)。 獨立工作者的我,已逐漸習慣沒被當回事,只察覺到自己的臉皮還有再生能力,雖然還不夠厚,卻也被刷得越來越厚皮。詢了一陣子都沒約到參訪,幸好還能偶爾跟著協會的團探索幾個難得的活動,路線才能比獨行拉得遠些。其他未定的行程,就到了當地再說吧!  Mehana 聽音樂  一落地首都 Sofia 當晚,立馬約當時在該市學琴的香港舞友 Dora 一起吃晚餐。吃飯皇帝大,先體驗傳統餐館 Mehana! 多幸運啊,Dora 也邀請了曾來台灣協助舞蹈營伴奏的 Ivan 手風琴老師一同來接風!  手風琴老師 Ivan (中) 和香港舞友 Dora(右) 幫我接風   這間餐廳當晚有三位樂師在現場演奏。他們一看到 Ivan 老師, 馬上趨前打招呼,就在我們桌前開唱了幾首。老師...

巴爾幹周末

Image
去年 (2024) 才發現里昂有巴爾幹樂團和保加利亞舞團! 里昂這城市隨然離家不算太遠,但晚間的活動礙於有限的火車班次和夜宿成本,常不捨地放著精采活動擦身而過。這次偶然發現在里昂郊區 Genay 的巴爾幹周末  [註1] 這個活動,一整天的保加利亞舞蹈歌唱工作坊和現場樂團舞會,太吸引人! 於是跟老公商借家裡唯一一台車,開心請假出門,拓展社交圈和拜訪新地方。 保加利亞歌唱工作坊 這次我捨舞蹈而報了歌唱工作坊,後來證明超值! 年輕的授課老師 Chloé Peureux 熱騰騰地剛從世界音樂學院  [註2]  保加利亞歌唱學程畢業,搬出精心設計的全套餐讓我們享用: 從一開始的圍桌概論、聆聽錄音解說、熱身操、呼吸與發聲練習、唱歌、分部、甚至還試著帶我們跳配合歌曲的基本步。最難得的體驗,是晚上的舞會可以跟樂團一起上場演出當天學的兩首曲目  [註3]   。 認真的外國人介紹面向,或許因為帶著比較分析的視角,常令人驚喜。比如說,整合氣功的熱身操 (看來氣功在法國真的很流行…)、美聲與保聲的共鳴腔體比較、與各地區的演唱風格差異分析等。還有以前沒注意到的: 男聲以獨唱居多,也並非所有地區的女聲都有多聲部合唱 (Polyphony);另外知名但具政治宣傳性的 「保加利亞神秘之聲 Le Mystere des Voix Bulgares」所演唱的其實非傳統曲目… 等。 休息時間,老師還聊到她在世界音樂學院進行的畢製。除了傳統保加利亞歌曲外,還得找首非保國歌曲「保加利亞化」! 聽到這我眼睛都亮起來了,太有意思,好厲害的要求! 這真得清楚音樂特性才能玩得像樣! 來參加的學員不多,其中有二位是樂團的樂手 (難怪很厲害,樂器一拿起來演奏讓眾人開跳)、老師自家小妹、一位古樂歌手、還有一位話很多的 Kaval 愛好者、一對年輕伴侶、加上我。 最後,大家圍成一圈,頭湊在一起合唱,聆聽彼此的聲部共鳴,感動 無法言喻… 保加利亞歌唱工作坊合照 年輕的授課老師(立左二) 巴爾幹舞會 當晚是周末活動主辦樂團 Collectif BOSPHORE 的重頭戲 -- 巴爾幹舞會,而且我們學員要上台演唱! 趁著工作坊與舞會之間的空檔,學員我們乖極了,人人帶著歌詞小抄,偶爾在場外揪團練習,等著跟樂團排練。等到我們測試音響時,才...